1930년대 상하이 극장의 민족지형A Study on the Nation Terrain of Shanghai Cinemas in 1930’s
- Other Titles
- A Study on the Nation Terrain of Shanghai Cinemas in 1930’s
- Authors
- 장동천
- Issue Date
- 2013
- Publisher
- 고려대학교 중국학연구소
- Keywords
- 上海租界的電影院; 1930年代中國電影業; 早期院線制; 好萊塢對中國早期電影的影響; 國民黨與上海租界文化
- Citation
- 중국학논총, no.39, pp.239 - 263
- Indexed
- KCI
- Journal Title
- 중국학논총
- Number
- 39
- Start Page
- 239
- End Page
- 263
- URI
- https://scholar.korea.ac.kr/handle/2021.sw.korea/133584
- DOI
- 10.26585/chlab.2013..39.011
- ISSN
- 1229-3806
- Abstract
- 早期上海電影業被外國人掌權的事實給後來的上海電影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尤其1920年代好萊塢重新調整電影產業並把它推廣到東亞電影業以後, 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在中國進口電影最多的上海影院。 從1930年代開始, 美國的電影超越了歐洲並且占據了上海影院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從1920年代中葉起, 改建爲豪華影院的屏幕上美國電影占據了絕大多數, 而且根據進口電影的供應量城市裏的電影院也隨之被劃分爲幾個等級。 這時在上海去電影院的行爲象征著最新流行的時尚舉動, 因此隨著影院的等級觀眾也被賦予了文化身份上的等級。 當時的上海不僅是最大的電影消費城市, 而且還是美國電影占有率最高的城市。 因此從進口影片的多樣性的觀點來看, 1930年代上海的觀眾與以往的觀眾相比, 能選擇的影片的範圍反而被縮小了。雖然電影業的基礎在租界最爲發達, 但是與其他城市相比因爲未能得到政府的保護, 所以好萊塢產業的攻勢則更可以視爲對上海制片人的威脅。 盡管如此, 在1930年代中國電影通過從所未有的發展, 影院的民族形勢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中國電影之所以能有如此顯著的進步不僅是因爲有左翼人士的參與, 而且還是因爲包括話劇在內多種藝術體裁的作家與批評家對電影有了新的認識。 因爲有了他們, 電影業才獲得了如此大的發展。 但是從劇場的內在與外在的原因來看, 不容忽視的是這發展不僅是通過從事影業的中國企業的努力奮鬥而獲得的, 而且這發展還是由於受到了好萊塢的影響——即使這是效果論的觀點——中國的電影市場才能得到重新調整並且進行現代化的。 從影院的民族形勢的角度來分析, 若把到1920年代中葉的時期以宏觀的觀點稱作在西方的多數流浪性電影從事者獨吞了影院的情況下, 多數的小國產企業在電影業艱難地生根發芽的時期的話, 那麼1930年代則可以稱爲面對巨大的、 組織化的美國影片的物流網, 國產企業通過多方面的嘗試使民族文化得到成長的時期。本文通過民族的對立局面, 即從宏觀的角度來看, 以外國與中國電影從事者之間圍繞著影院而發生的沖突的角度, 分析了1930年代的上海電影業的情況——美國電影業獨吞影院的同時在電影業出現了民族電影發展的現象。 在本文中, 兩者的對立與矛盾關系則通過對電影院認識的轉換、 供應商的重新調整與電影院的等級化、 以及以政治變化爲基礎的國產企業的進步等層次加以敘述。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1. Journal Articles
Items in ScholarWorks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