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ed Information

Cited 0 time in webofscience Cited 0 time in scopus
Metadata Downloads

唐代 前期의 盛世와 비단[絹帛](Pax Serica)

Authors
김택민
Issue Date
2009
Publisher
한국중국학회
Keywords
盛世; 絹帛; 鐵勒; 回紇; 突闕; 唐; 契丹
Citation
중국학보, no.60, pp 231 - 258
Pages
28
Indexed
KCI
Journal Title
중국학보
Number
60
Start Page
231
End Page
258
URI
https://scholar.korea.ac.kr/handle/2021.sw.korea/161179
ISSN
1226-850x
Abstract
陳寅恪云:“唐代武功可稱為吾民族空前盛業, 然詳究其所以與某甲外族競爭, 卒致勝利之原因, 實不僅由於吾民族自具之精神及物力, 亦某甲外族本身之腐朽衰弱有以招致中國武力攻取之道, 而為之先導者也。 ” 他還在另文章中指出, 唐代武功自開國至玄宗為最盛時代, 此時期之兵力可分為蕃將及府兵兩類。 唐之開國, 其兵力本兼府兵蕃將兩類, 大家遂誤認太宗之用兵其主力所在, 實為府兵, 此大謬不然者也。 其府兵實‘不堪攻戰’, 而以蕃將為其武力之主要部分矣. 通過對兩唐書外國列傳所載的唐朝對外戰爭趨勢的考察, 我們還可以確認陳寅恪之如此主張。 但是, 我們還有重要史實不容忽略, 就是說, 在以絲綢誘引具有驍勇特點而未備完善的國家組織的民族, 比如奚、回鶻、契丹等, 而以他們用來傭兵的情況下, 唐朝在武力方面的成功才得以實現。 唐朝初期, 突厥的頡利可汗、默啜可汗•薛延陀•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契丹的李盡忠皆為威脅唐朝的勢力, 但最後為唐朝抑制。 關於如此結局的產生原因, 我們不妨認爲異民族軍隊做出比唐軍更爲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唐朝制服頡利可汗時, 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對頡利的背叛以及奚、霫的向唐朝的歸屬的情況為唐朝提供了有利條件;砍默啜可汗人頭的是拔也古的兵士;唐朝對薛延陀進行作戰時, 與薛延陀同類的鐵勒系民族回紇做出了重要作用;在與阿史那賀魯的戰役中, 回紇軍五萬軍隊參戰;壓制李盡忠、孫萬榮時, 默啜可汗的軍隊和奚族將士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們不難想像, 異民族集團在軍事方面之所以願助唐朝制服威脅勢力, 就是因為他們事先從唐朝獲得了大量物資或者期待戰役結束後得以謀利。 與此同時, 唐朝也為了導出異民族集團的軍事作用, 願意事先提供極多的物資, 還有, 異民族的貢獻得以呈形, 唐朝不惜費用交出莫大的賞錢。 具體而言, 鐵勒系民族首領在長安宮殿獲得超出預想的物資。 這無疑是他們協助唐朝的代價性回報, 還有可能影響到他們在激動的情緒中向太宗獻上“天可汗”的尊號。 此外, 我們還值得關注唐朝給奚、契丹賜絹八萬、二十萬匹的史實。 尤其是其額數中針對遊弈兵的賞錢占了很大部分, 遊弈棄兵指的是巡邏隊的軍人。 唐朝平息西突厥後, 以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眞封為可汗各賜絹十萬匹, 這種情況也呈現出唐朝對外戰略構成於物資手段的基礎上。 不過, 唐朝並不是只採取給對唐朝有功的異民族或友邦勢力賞賜大量物資的政策。 太宗曾經談道:“我今卷甲韜戈, 啗以玉帛, 頑虜驕恣, 必自此始, 破亡之漸, 其在茲乎!將欲取之, 必固與之, 此之謂也。 ”這段話揭示, 從長遠性戰略視角出發, 為了使得敵人逐漸心理驕慢、防禦怠慢, 唐朝提供很多物資的事實。 這還表現于韓半島上的政權和日本的王朝等利用價值相對較弱的王朝得不到很多物資。 從此, 我們可以推知唐朝提供大量物資行為是出於戰略性目的。 如此的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效果, 這使唐前期130多年中沒有出現異民族蹂躪中原的情況而呈現了盛世。 由此看, 我們將唐前期盛世可稱為“以絲綢換得的和平(Pax Serica)”。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ppears in
Collections
College of Education > Department of History Education > 1. Journal Articles

qrcode

Items in ScholarWorks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Altmetrics

Total Views & Downloads

BROWSE